有谁知道亚历山大汤斯曼<小奏鸣曲>写这首曲子的原因是WHAT.?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30 19:33:31
有谁知道亚历山大汤斯曼<小奏鸣曲>写这首曲子的原因是什么.??

那位朋友知道?能不能告诉我.????????????///

急需吖..!!!!!!!!!!!!!!!!!
是大管曲

亚历山大·汤斯曼(Alexandre Tansman, 1897-1986)

波兰裔法国作曲家、指挥家、钢琴家亚历山大·汤斯曼于1897年6月12日生于波兰的罗兹(Lódz)。从他八岁那年起,他的父母便开始让他接触歌剧院的保留曲目,凭着他惊人的天赋,在九岁那年他便开始写作自己的作品。1902-1914年间,汤斯曼在罗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、和声学以及创作。在跟随派尔特·利特尔(Piotr Rytel)学习对位法、曲式学的同时,他获得了华沙大学哲学及法律学位。1919年,他以小提琴与钢琴《幻想曲》及钢琴作品《奏鸣曲》在华沙举行的波兰民族音乐比赛会中分别获得了第一、第二名。凭着比赛所获得的奖励,汤斯曼来到了巴黎,并最终定居在那里。通过朋友介绍会见了拉威尔、戈尔什曼(Golschmann)和罗兰·曼努尔(Roland Manuel),并结识了米约和奥涅格。1920年,他的《交响间奏曲》Intermezzo sinfonico 由戈尔什曼指挥首演。1922年,他的《第一钢琴协奏曲》由谢尔盖·库塞维茨基(Sergei Koussevitzky)指挥首演,由作曲家本人担任独奏。随后,他的作品在大部分欧美音乐会中均可见。1927年,汤斯曼前往美国,开始以钢琴家兼指挥家的身份在欧美各地演出。在战争其间,他们全家移居好莱坞,在那他结识了斯特拉文斯基,并开始写作电影音乐。1932年为影片《人参》配乐。1941年,他获得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柯立芝奖牌(Coolidge Medal)。1946年返回巴黎,入法国籍,继续巡回演出及创作新作品。他为交响乐团、小型乐队、钢琴、吉他、萨克斯等写下了大量的作品。他的早期作品受肖邦影响,后来受席曼诺夫斯基、斯特拉文斯基、拉威尔、米约等人的影响。代表作有歌剧《库尔多人之夜》La nuit kurde (1927)、芭蕾舞剧《复活》Résurrection (1961)、八部交响曲 (1925-1951)、管弦乐曲《纪念斯特拉文斯基的墓碑》Stèle in memoriam d'Igor Stravinsky (1972)、《钢琴协奏曲》、吉他曲《肖邦赞》Hommage a Chopin(1969)、吉他组曲《卡伐蒂娜》Cavatina (1951)、钢琴曲《奏鸣曲》和《小奏鸣曲》,以及为各种乐器写作的室内乐等。1986年11